腾讯CEO马化腾曾经表示,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时,“没有微信,腾讯根本扛不住”。
正是微信,帮助腾讯从互联网时代的QQ成功过渡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,并获得了今天将近10亿的恐怖用户量。
那么,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入“VR时代”,下一个“微信”又会是什么呢?
在今天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“分享 VR ”论坛上,腾讯公布了自己对VR内容的开发计划。
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便是从2016年2月开始构想,7月提出的“Solar”了——它几乎占据了时间表上50%的篇幅。而腾讯对它的定义是“VR游戏社交平台”。
发端——“用肢体语言用语音来跟世界交互”
从Solar的诞生来看,它和微信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,即都是解决新时代用户的交互问题。
腾讯互娱研发部副总经理沈黎表示,在2015年开发游戏demo后,他们发现VR里的玩家“会非常本能的想用自然交互的手段跟世界进行交互”,“也就是说玩家用身体用肢体语言用语音来跟世界交互”,从而催生了Solar平台的构想。
“这个尝试里面我们一方面尝试了人和虚拟世界的交互,各种各样的交互方式,然后交互的时候的物理行为,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互。”据悉,Solar平台允许多用户在VR中一起游戏、绘画并进行社交活动等行为。
同时,Solar还在探索别的可能:“人跟人的互动,你的肢体语言或者脸部表情也是非常重要的,所以我们也会在这一块做更多的尝试。”
下一步——“UGC、强互动社交平台”
沈黎还表示,在未来,上述研究产生出来的技术都能提供给这个平台的开发者:“包括在VR里面跟世界的交互手段,所有的在物理上做的尝试,这些现实捕捉的能力,或者是情感表达,脸部表情的能力”,“以平台的方式把这些基础的技术能力开放给所有的开发者和用户。”
在获得技术之后,Solar的下一步当然就是希望用户和开发者能够“产生内容”(即UGC):“用户可以用UGC的方式基于我们这些技术在我们的平台上创造一些轻游戏的玩法。”而这一服务大概会在2017年1月进行。
虽然Solar目前是游戏平台,但这些用户交互的技术显然不止于游戏——实际上HTC、Oculus等VR硬件巨头都曾经表示过,要在游戏之后,把VR扩展到非游戏的应用领域。
AR大厂Magic Leap的高层也认为“游戏开发者会是推动混合现实进步的人群,将打下其他非游戏体验的基础。”
其实,腾讯在微信上已经在开始推出“小程序”这种相似的服务,也就是开发者开发的、在微信平台上直接可以使用的内置应用,无需再单独下载。
那么,Solar平台的“UGC内容”,会不会就类似这种“要干掉APP”的小程序呢?
未来——“全平台的可用性”
据悉,Solar计划最早“在2017年的中期,就可以给所有的开发者有一些早期的体验版本”,用户届时可以基于UGC平台,“利用所有在VR里面尝试过的发布技术,来进行内容开发。”
虽然腾讯声称在年末将推出PC端VR原型机,但他们同时表示“移动VR可能率先引爆VR市场”,并且腾讯“会将PC VR 成果转移到移动方面”,来助力移动VR发展。
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Solar的目标是“要测试全平台的可用性”,所以它在移动端的VR和PC VR上都可以使用。这一点也正和微信今天的使用场景相吻合。
Oculus创始人帕尔默·拉齐对Facebook、谷歌、推特这样的传统网络巨头去转型VR不以为然:“未来最吸引人的东西不会是传统的网络,而是那种从零打造出来的、利用了能够感知空间技术的产品”。
那么,Solar会不会就是腾讯这家传统巨头,“从零打造”的在VR时代投石问路的第一步呢?